医案分析1
患者姓名:郝美玲 性别:女 年龄:66 就诊日期:20130906
主诉:午后及夜间发热反复发作4年,加重半月
现病史:患者于4年前开始出现午后及夜间发热,之后反复发作,半月前患者又现后背发热,午后及夜间重,伴五心烦热,心烦,少寐,多梦,口干咽燥,大便干结,舌红,少苔,脉细数。
既往史:患高血压病史7年
中医诊断:发热
证候诊断:阴虚发热
西医诊断:神经官能症
治 法:滋阴清热
处 方:女贞子20g 龟板胶4g 旱莲草12g 山芋20g
熟地20g 地骨皮20g 知母15g 黄柏12g
山药15g 丹皮12g 五味子12g 太子参20g
天冬20g 麦冬15g 生地15g 夜交藤20g
胡黄连10g 银柴胡15g 甘草10
7付水煎服
复诊1:20130913 患者服上药后,症状明显好转,发热较前明显减轻,口干、大便干缓解,但睡眠仍欠佳,早醒,再次入睡困难,舌红,苔少,脉细数。治疗:在上方的基础上,加刘寄奴15g,珍珠母30g,坤草15,牛膝15g,决明子10g继服7付水煎服。
复诊2:20130920 患者服上药后,症状基本消失,舌淡红,苔薄白,脉细。予继服13日方5付巩固疗效.稳定病情。并嘱其严格控制血压,注意多运动,低盐低脂饮食。
心得体会:患者长期高血压,没有经过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培养,素劳累,久则致阴虚,阴虚则阳盛,水不制火,阳气偏盛则引起发热,并会同时伴有阴虚火旺的症状。阴虚阳盛,虚火内炽,故见午后及夜间发热,五心烦热;虚火上炎,扰乱心神,则致心烦,少寐,多梦;阴虚火旺,津亏失润,故口干咽燥,大便干结;舌红,少苔,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。所以经过滋阴清热,安神定志治疗后,收到良好的效果。
医案分析2
患者姓名:李有 性别:男 年龄:67 就诊日期:20130911
主诉:胸闷同反复发作5年,加重一周
现病史:患者5年前开始出现心前区闷痛,之后反复发作,经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,一周前,患者复因劳累致心前区疼痛发作,且较前明显加重,于家中自服药不效,故来我院就诊,现症见:胸憋闷,疼痛,气短,乏力,肢体沉重,舌暗红,苔薄白,脉沉细滑。
辅助检查:查冠脉CT示:左前降支狭窄、斑块形成。
中医诊断:胸痹
证候诊断:痰瘀互阻
西医诊断:冠心病 心绞痛
治 法:活血通络,豁痰宽胸
处 方:
丹参20g 生蒲黄10g 五灵脂12g 红花3g
瓜蒌15g 薤白10g 半夏10g 桂枝20g
黄芪20g 川芎10g 桔梗12g 枳壳10
7付水煎服
复诊:20130918 患者服药后,症状缓解,仍偶有胸闷不适伴气短,乏力,舌暗红苔薄白,脉沉细。效不更方,继服上方7服,以巩固疗效。
心得体会:患者平素嗜食肥甘厚腻之品,久则气虚血瘀,且工作繁忙劳碌,脾胃受损,运化失键,聚湿成痰痰阻脉络,则气滞血瘀,痰瘀交阻,胸阳不运,心脉痹阻,不通则痛而发为胸痹。故见胸憋闷,疼痛;气虚则气短,乏力;脾主肌肉四肢,脾虚痰阻,则肢体沉重;舌暗红,苔薄白,脉沉细滑均为痰瘀互阻之象,故治疗予:活血通络,豁痰宽胸会收到良好的疗效。
医案分析3
患者姓名:哈斯 性别:女 年龄:54 就诊日期:20131004
主诉:双足大趾关节肿痛一周
现病史:患者因气候寒冷变化,受风寒后,而出现双足大趾关节肿痛,伴关节屈身不利,痛有定处,得热痛减,遇寒痛增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紧。
中医诊断:痹证
证候诊断:风寒阻络
西医诊断:风湿性关节炎
治 法:祛风通络,散寒除湿
处 方:防风30g 威灵仙30g 桂枝30g 川芎30g
干姜20g 乳香20g 没药20g 秦艽20g
鸡血藤40g 片姜黄30g 青风藤30g 海风藤30g
全虫粉15g 地龙20g 三七粉15g 甘草2g
3付研服
复诊1:20131018患者服药后症状明显减轻,偶有足趾疼痛,但无大碍,行走自如,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紧。为继续巩固疗效,继予上方3服研服。
心得体会:该患者因气候骤变,未能及时保暖,以致风寒湿邪乘虚侵犯人体,注入经络,留于关节,使气虚痹阻而为痹证。风寒湿邪留滞经络,阻痹气血,故双足大趾关节肿痛,伴关节屈身不利;寒为阴邪,其性凝滞,故痛有定处;寒邪阻滞,故得热痛减,遇寒痛增;舌淡红,苔薄白,脉沉紧均为风寒阻络之象,故治以祛风通络,散寒除湿可收到很好的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