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春甫,男,汉族,1956年出生,中共党员,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。1976年—1979年, 在内蒙古医学院学习;1987年-1988年 湖北中医学院全国中医内科班进修;1996年—2000年,曾参加全国科研方法学培训班、中药新药研发班、知识产权保护与专利学习班、医院管理班等。199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筛选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,通过3年学习,2001年获得临床硕士学位,于2007年获得中华中医药学会“全国首届中医药传承高徒奖”; 2000年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; 2005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导师资格,培养研究生8名;2014年获得专业技术2级岗位。
2.出诊时间
周二、周四、周六上午。
3.学术科研成就
从事中医药学工作38年,擅长中医内科疾病诊治。对老年心脑血管病的治疗有所创新,提出以补气活血通络法防治老年高血压并左室肥厚,临床观察血液流变、左室厚度、血脂等初步取得效果,对老年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提出了气虚血瘀证侯,为防治老年高血压提供依据;采用补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等收到较好效果;对于老年脑动脉硬化性眩晕头痛耳鸣、老年良性前列腺增生等采用活血化瘀与化痰开窍法治疗获得效果,并应用该疗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亦取得了一定的疗效。
曾经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课题6项,其中,骨痹丸加VD钙治疗氟骨症的临床研究先后获得呼和浩特科技进步三等奖、内蒙科技进步三等奖;“呼和浩特地区蒙医药发展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”课题,填补了呼和浩特地区蒙医药发展的空白,对决策部门提供了有价值的科学依据,成果间接被日本、港澳台等200多个单位采用。“对策研究”被内蒙古多家单位采用,并被内蒙古党委、政府、政协等多个部门评为优秀提案,对推动蒙医药学的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。该成果被评为呼和浩特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,获得内蒙古科技进步成果三等奖一项。 2000年以来主持“补肾中药对山羊氟骨症疗效机理的研究”, 2001年获得卫生厅科技突出贡献二等奖。
参加“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临床试验研究(MISPS-TCM)” ,国家“十五”科技攻关计划项目(2004BA716B01),2007年—2010年,为内蒙古分中心负责人,于2010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成果科技进步一等奖、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。
2011年-2013年,主持“芪参蛭龙散对阿尔茨海默病疗效机理研究”卫生厅课题 ,已结题并通过呼和浩特市科技厅鉴定;2013-2015主持卫生厅课题“参芪龙蛭胶囊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的研究”。
参加“中医临床课实践教学的改革研究”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“十一五规划”课题1项(NGJGH08084,2008年—2009年)。
此外,参加编著8部,有《内蒙古医学史略》《古今奇证妙治揭密》《名方名药临床研究集萃》等;发表论文50余篇,获得优秀论文10余篇。
4.特色专病
擅长治疗老年病、高血压、心脑病、更年期综合症、失眠、抑郁等疑难杂症。
5.典型病例
病例一:刘某,男,63岁,于2012年11月16日初诊。胸闷,气短,乏力5月余,加重3天。患者5月前因劳累出现胸闷,气短乏力等症状,口服复方丹参滴丸,10粒/次,1日3次,美托洛尔片6.25mg/次,1日2次,症状明显改善。3天前又因劳累出现上述症状,且症状较前为重,自服上述药物效果不明显。现症见胸闷,气短,乏力,睡眠可,二便调,舌暗红,苔黄腻,脉滑。ECG示:窦性心律;ST-T段改变(II、III、aVF、V4-V6);HR:68次/分。心彩超示:室间隔运动欠协调。
诊断:中医诊断:胸痹
证候诊断:气虚血瘀,痰浊阻滞
西医诊断:冠心病
治 法:益气活血,豁痰通脉
处 方:太子参40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黄芪15g
姜半夏10g 瓜蒌15g 枳 壳10g 丹参30g
檀香(后下)10g 砂仁10g 厚 朴10g 葛根15g
炙甘草5 g
七付水煎服
2012年10月25日复诊,胸闷、气短乏力等症状均消失,复查心电图示:窦性心律;ST-T段改变(II、III、aVF、V4-V6);HR:63次/分。心电图与初诊时比较,ST段下移有所改善,舌苔黄腻,脉滑。上方加黄连10g,改黄芪为20g,并嘱患者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,清淡饮食,汤药再服七剂。患者胸闷、气短乏力均未复发,嘱患者服用芪参益气滴丸加以巩固疗效。
按:该患者每因劳累而发胸闷、气短、乏力,结合舌脉辨证总属气虚血瘀,痰浊阻滞,然以气虚为本,血瘀、痰浊为标,故以生脉饮加黄芪以补气,有“脉得气则充”之意,又生脉饮可生津以充血脉,丹参饮加瓜蒌、半夏、枳壳、厚朴、葛根以活血行气,豁痰通脉,两方合用,补气以治本,活血化痰以治标,故患者服七剂症状消除,心电图提示心肌缺血有所改善,但因心肌缺血之病理状态不可能速愈,故以芪参益气滴丸缓慢为之。
病例二:孙某,男,48岁,于2012年9月11日初诊。心慌、失眠反复发作3年,加重一周。自诉3年前因工作紧张出现心慌、失眠等症状,口服复方丹参滴丸,10粒/次,1日3次,谷维素片3片/次,1日3次,及静脉滴注黄芪注射液等,症状有所改善,但易反复,且病情逐渐加重。近1周心烦、失眠症状症状加重,夜间易醒,醒后难以入睡,纳食可,二便调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ECG示:窦性心律;T波改变(V4-V6);HR:72次/分。心彩超示:左室舒张功能减低。
诊断:中医诊断:心悸
证候诊断:心血不足
西医诊断:无症状性心肌缺血
治 法:补血养心,益气安神
处 方:黄芪15g 白术15g 太子参30g 陈 皮10g
柴胡10g 当归10g 川 芎12g 柏子仁15g
丹参30g 茯神15g 夜交藤30g 炒枣仁30g
黄柏10g 琥珀(冲服)3g 炙甘草5g
四付水煎服
2012年9月15日复诊,患者自觉服上方四剂后心慌、心烦症状消失,较前容易入睡,寐而易醒亦较前明显改善。复查心电图示:窦性心律;T波改变(V4-V6);HR:74次/分。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沉细。守上方继服四剂,患者入睡困难,寐而易醒等症状均消失。嘱患者适当锻炼,清淡饮食,服归脾丸,1丸/次,1日2次,共服5天,以巩固疗效。
按:患者间断心慌、失眠3年,结合舌脉辨证分析,当属虚证,然心悸、不寐之中尚有血虚、阴虚之不同,且心血不足又兼见头晕,面色不华,倦怠乏力等症状,该患者尚无这些症状,何独辨为血虚?阴虚日久之人舌必红,单以舌验,即可知非阴虚之证,而心为神之居,血之主,脉之宗,在五行属火,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主血脉和主神志,心血是神功能正常的物质基础,血不足则神无以附,则可见心悸、失眠等症,然血虚之病理尚较轻浅,故临床症状无头晕、面色无华等症状。故治以补血养心,益气安神,因气为血帅,血为气母,两者互根互用,不可分离,补血必当补气,补气必兼补血,方以甘温除热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去升麻以益气补血,因患者非中气下陷,故去升麻升阳明之气的功效,而取其补气养血之用。方中柴胡升少阳木气,有子虚补其母之意。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,脾胃得健,气血生化有源,气血充足则心神得养,心悸、不寐自然痊愈。方中佐黄柏之用有二,一者患者有气血不足日久,以防相火上逆;二者用制方中温补之品助温生热。全方合用,患者八剂痊愈,因患者患病日久,故以归脾丸善后,以固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