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燕,女,45岁,中医肺脾科副主任,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,1991年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,获得学士学位,2008年成为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,先后师承张孝礼教授,牛兴东教授,及宋一亭教授。2011年晋升为主任医师,硕士生导师。2012年获得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硕士学位。黄燕主任现为“宋一亭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”主持人,国家级重点学科后备带头人,并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理事,世界中医联合会呼吸分会委员,中华中医药学会肺病分会委员,内蒙中医学会中西医结合肺病学会副主任委员,中华医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,中国医师学会呼吸分会委员。
2.出诊时间
周二下午,周四全天,周六上午
3.学术成就
主持、参与课题有卫生厅及科委课题“COPD并右心衰竭中医证型分布的临床研究”“、“脓毒症蒙医证型的规范化研究”、“清热化痰散结法治疗肺心病右心衰竭的临床研究”、“麝香哮喘膏穴位贴敷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机理研究”、“蒙医融楚司法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研究”、等十余项。
4.特色专病
黄燕主任擅长以中西医结合诊治急性上呼吸道感染、慢性咳嗽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、肺心病、间质性肺炎。哮喘(包括咳嗽变异性哮喘)、支气管扩张及其他疑难杂症。
5.典型病例
病例一:杨琳,女,42岁,2010年1月11日初诊,患者发热4天,体温最高39.2℃,口服银翘解毒丸未效,伴咳喘气促,腹部胀满,喉中痰鸣,鼻翼煽动,面青唇淡,头汗出,时有烦躁,大便糖稀,小便黄,脉沉紧,舌质淡苔白。实验室检查回报:血常规:WBC12×109,中性比79﹪,淋巴比20﹪;扁桃体红肿;听诊:两肺散在湿性罗音;胸部X线:两肺纹理增粗,并有小型斑点状侵润性阴影,尤以内中带为著,两肺下部轻度肺气肿,心膈无异常,诊断为支气管肺炎。
诊断:
西医诊断:支气管肺炎
中医病名诊断:咳嗽
中医证型诊断:风寒犯肺,肺气郁闭。
治以辛开,主以越婢加半夏汤加味。处方如下:
生麻黄6g 生石膏(先煎)21g 法半夏6g
前胡12g 炒苏子9g 生姜9g 大枣6g
甘草6g
二付水煎服
2010年1月13日二诊:服药后,热退,烦躁、腹部胀满均明显减轻,大便稀,微汗出,舌淡苔黄腻,脉浮数。肺闭已开,表邪得减,但痰湿重,治以理肺化痰为主。处方如下:
陈皮9g 茯苓21g 半夏12g 杏仁9g
前胡9g 苏子9g 桑白皮12g 炒莱菔子12g
炙甘草6g
五付水煎服
2010年1月18日三诊:患者精神转佳,大小便调,食欲尚可,唯侯间尚有少许痰声。效不更方,予上方继服三付。此方服后,一切恢复正常。
按语:高热咳喘,头部汗出,有烦躁,为风寒犯肺,肺气郁闭,郁而化热之证,治疗以辛开之越婢加半夏汤,待表邪散,肺闭开,予二陈汤加味调和脾胃,杜绝生痰之源,黄主任遣方用药,进退有序,辩证准确,故奏效。
病例二:2011年3月8日初诊:胡东,男性,35岁,咳嗽、发热2周,喘息5天。2周前受凉后出现咽痛、咳嗽、发热,最高体温37.8℃。口服“感冒药”后发热症状明显改善,但咳嗽症状改善不明显。5天前出现喘息,夜间明显,自觉呼吸时有“哮鸣音”。常常于夜间憋醒。接触冷空气或烟味后症状可加重。既往患“过敏性鼻炎”5年,经常使用“抗过敏药物”。无烟酒嗜好。其父患湿疹多年。现症见:咳嗽、发热,恶寒,喉中哮鸣,咳唾白色泡沫样痰,喘息不能平卧,舌质淡,苔白滑,脉弦。查体:双肺可闻及次满哮鸣音。辅助检查:血常规:WBC 7.6×109/L,N 75%,L 12%,E10%(正常值0.5~5%),Hb135/L,PLT234×109/L,胸片未见明显异常。
诊断:西医诊断:1.支气管哮喘
2.上呼吸道感染
3.过敏性鼻炎
中医诊断:哮病
中医证型:外感风寒,痰湿壅肺
治疗以解表散寒,化痰利肺为主要治法。方选射干麻黄汤,处方如下:
射干12g 炙麻黄6 g 生姜9 g 细辛3g
紫菀6g 款冬花6 g 大枣3 g 半夏6g
五味子3 g 甘草3g
五剂水煎服
2011年3月15日二诊:咳嗽明显减轻,发热恶寒已痊愈,喘息哮鸣明显好转,自觉全身乏力,纳呆,舌质淡红,苔薄白,脉缓。患者表邪已解,但自觉全身乏力,咳嗽,纳呆舌质淡,苔薄白,脉虚为肺脾气虚证,以射干麻黄汤与二陈汤加减,处方如下:
射干12g 炙麻黄6 g 生姜9 g 细辛3g
紫菀6g 款冬花6 g 大枣3 g 半夏6g
五味子3 g 党参15g 白术12 g 茯苓27 g 陈皮3 g 炙甘草6 g
六付水煎服
2011年3月22日电话随访,上述症状基本痊愈。
按语:《金匮要略: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》“咳而上气,喉中水鸡声,射干麻黄汤主之。”黄主任以恶寒、咳喘、喉中痰鸣、苔白滑、脉弦,辩证
为外感风寒,痰湿壅肺,治法以散寒宣肺,降逆化痰为主。后加用健脾补肺、除湿化痰之品,诸药合用,切中病机,故疾病得除。
病例三:2012年12月18日初诊:患者马玉腾,男,78岁。有饮酒吸烟史,反复咳嗽咳痰28余年,重体力活动后心累气促5余年,加重半月余。现症见:咳嗽气急,喘息,痰黄黏稠,易咳出,舌苔黄厚腻,脉滑数,微恶寒、发热。查体:桶状胸,两肺呼吸音减低,可闻及粗湿罗音,双下肢轻度压陷性水肿。辅助检查:胸片示慢性支气管炎,肺气肿征;血常规:WBC12×109/L,N 85%,肺功能示:FEV1<45%,FEV1/FVC<50。
诊断:西医诊断:慢性阻塞性肺疾病
中医诊断:喘证
中医证型:寒邪郁表,痰热中阻
治疗以解表散寒,清热化痰,宽胸散结,方选小陷胸汤加味。处方如下:
黄连6g 全瓜蒌18g 半夏9 g 陈皮9 g
泽泻9 g 炙麻黄6 g 杏仁12 g 薏苡仁45 g
冬瓜仁30g 桔梗9g 甘草3 g
五剂水煎服
2012年12月25日二诊:咳嗽气急,喘息症状明显减轻,痰色白,量明显减少,舌苔白厚腻,脉滑。上方减冬瓜仁、泽泻加茯苓30g以善后。
按语:患者痰黄黏稠、中脘满闷为主症,故属痰热互结于胸证,方以伤寒名方““小陷胸汤”为主方,清热化痰,宽胸散结兼以麻黄宣肺平喘,方证相对,辩证施治,故疗效确凿。